第四届中国高瞻幼儿主动学习课程培训在上海安生教育总部刚刚结束。这场为期10天的培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培训不谈空话,直接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教老师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这场培训由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中心的童焰主任开场。她用简单的话讲清楚了:教育不是填鸭式地塞知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想学、爱学。童焰主任说,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老师得抓住这点,帮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
岳野老师是培训的主力之一。他讲的第一个重点是“主动学习”。这不是让孩子随便玩,而是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思考。比如,老师不能只教孩子1+1=2,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发现为什么1+1等于2。岳野老师用“学习轮”这个工具,告诉大家怎么通过观察孩子、设计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很多幼儿园喜欢把教室装得花里胡哨,但岳野老师说,这没用。关键是要放对东西,比如积木、纸板这些简单的材料,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教室的布局也要灵活,随时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投入。
师幼互动是培训的另一个重点。岳野老师指出,很多老师喜欢表扬孩子“你真棒”,但这没多大用。更好的办法是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或者“接下来你想试试什么?”这样的问题能让孩子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等着大人夸。
董婷婷老师则带来了“关键性发展指标”,简称KDIs。这是个帮助老师看懂孩子成长的工具。比如,孩子会不会主动问问题,会不会自己解决冲突,这些都是未来成功的重要能力。董婷婷老师教大家怎么把这些指标用在日常教学里,让每个孩子都能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培训还讲了“计划-实施-回顾”模式,简称PDR。这是个很实用的方法,能把一天的活动变成学习的机会。比如,早上让孩子自己计划今天想做什么,中午做完后聊聊感受,晚上再回顾学到了什么。这样,孩子不仅学得开心,还能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
十天的培训不光是听课,还有很多实践。学员们分组模拟教学场景,岳野和董婷婷两位老师会现场提问,帮大家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员们都说,这种实战练习让他们对主动学习的理解更深了,也更有信心用在自己的课堂上。
这场培训的数据也很亮眼。来自全国的50多位学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培训,课程涵盖了5大模块,超过100个具体案例。学员们在最后答辩时,90%以上的人都能流畅地把学到的方法用在模拟教学中。这说明培训的内容真的落地了。
为什么要搞这样的培训?因为现在的孩子,将来面对的世界变化太快。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东西,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孩子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学会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安生教育的这次培训,就是想让老师们掌握这些本领,再传给孩子。
培训里还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点。岳野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个孩子以前很内向,老师用PDR模式鼓励他每天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今天要和一个新朋友说话”。慢慢地,孩子变得自信了,还爱上了画画。这故事让大家看到,主动学习真的能改变孩子。
这场培训不只是教方法,更像是在点一盏灯。老师们学到的不仅是技巧,还有一份责任: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得学会怎么引导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塞进一个模子里。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培训的氛围。学员们来自不同城市,有公立幼儿园的老师,也有民办机构的从业者。大家在讨论时,经常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怎么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怎么让不爱说话的孩子开口。这样的交流,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培训的最后一天,学员们分组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的团队设计了一个“迷你超市”活动,让孩子通过买卖东西学会数学和社交。另一个团队用废旧材料做了一个“探险角”,让孩子自己探索自然规律。这些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也说明大家真的把培训内容吃透了。
这场培训的意义,不只在于教了多少技巧,更在于它让老师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也不是流水线。老师得用心观察每个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再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往前走。
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没人能完全预测。但有一点很清楚: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还有面对未知的勇气和能力。安生教育的这次培训,就是在为这样的未来做准备。你觉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站稳脚跟?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