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之滨,天津港正以智慧化转型为引擎,驱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港口现代化建设的标杆样本。近年来,天津港依托科技创新与绿色理念,全面推进传统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智慧升级重塑港口作业模式
天津港通过引入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自动化岸桥等设备,实现集装箱与干散货码头智能化改造全覆盖。数据显示,传统码头一条作业线每班需配备至少9名操作人员,而自动化升级后的码头仅需1至2人远程监控,人力成本降低超80%。与此同时,码头整体作业效率提升15%,大型集装箱设备自动化率突破88%。以第二集装箱码头为例,智能解锁站、无人驾驶运输车与远程操控系统协同作业,货物装卸流程实现全链条自动化,成为全球港口智慧化转型的“试验田”。
绿色能源赋能低碳港口建设
在智慧化转型的同时,天津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东疆北防波堤风电一期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防波堤风电领域取得突破。该项目总装机容量50兆瓦,年发电量达1.35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此外,天津港已建成23台大型风力发电机、7兆瓦光伏设施,年发绿电能力近3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通过“公转铁+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煤炭实现100%铁路运输,矿石清洁运输占比位居全国港口前列,港口运营碳排放大幅降低。
展开剩余49%港产城融合激发经济新活力
智慧绿色港口的升级,为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箱,同比增长5%,航线网络覆盖全球147条,海铁联运量突破137万标箱。依托港口优势,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制造、国际冷链等适港产业加速集聚,天津海洋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空客A320第二条生产线落地、南港乙烯项目投产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了港口与产业的协同效应。同时,国际邮轮经济全面复苏,2024年接待邮轮105艘次、旅客超35万人次,稳居北方第一。
数字技术驱动管理效能跃升
天津港以数字化思维重塑经营管理架构,建成全球首个全物联网码头,发布数字孪生系统“津鸿”,并迭代升级全栈自主可控的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通过5G、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港口场景深度融合,天津港实现集装箱业务线上受理率超97%,主要业务单证电子化率达100%。“津港通”平台的高效运营,推动智慧供应链体系搭建,为全球港口智慧化升级贡献“中国方案”。
从自动化码头到零碳港区,从单一物流节点到双循环战略支点,天津港正以智慧赋能、绿色转型为双轮驱动,书写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天津港将继续深化港产城融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强动能。
发布于:河北省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